一眼望不到头的 戈壁滩, 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气候条件变差,居住人口自然也越来越少,这个 恶性循环 如何打破,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 非常头疼 的难题。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典型的戈壁荒漠地带却因为一个个的 奇葩乌龙事件, 建设发电站的同时,天然之中形成了一个 超大型牧场, 顺道解决了困扰当地人已久的 风沙问题, 带动了就业。
(资料图片)
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乌龙事件是 如何发生 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基建史上 最大的乌龙事件。
十年前,青海省塔拉滩的荒漠化率 高达98.5%, 这一地区基本上就是 寸草不生 。用20个字来形容就是“沙飞朝似暮,风起雾压城,荒地鸟难飞,人车 皆难行 ”。
随着荒漠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生活环境逐渐恶劣,许多人都选择了 离开家园。
当地光照强烈,水分就显得特别匮乏,种什么也长不出来,这可 急坏 了当地政府。
2012年,随着我国对 绿色发展 的重视和光伏发电的逐步兴起,政府发现塔拉滩这块荒地虽然基本上什么优点都没有,但是这里的阳光非常 充足 ,年均日照时长可以达到 3000小时。
而且塔拉滩一带方圆百里 地势平坦, 海拔可以达到 2920米, 不但日照时间长而且光照特别强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荒漠化导致了这里 地广人稀, 所以有大片可以利用的空旷土地。
如此优越的条件, 建立 一个大型的光伏发电站岂不正好。
于是,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 青海省海南州生态光伏园。
要知道,太阳能光伏发电最早的发明者可是美国人,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发达国家。我国提出要建立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 这样的话不免引得许多人笑话。
但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中国人可不会轻易说放弃,一番考察过后,还是选择 动工。
说干就干,在建立光伏发电厂之前首先要 解决 一下当地的风沙问题。毕竟太阳能光伏板造价不低,这要是装上之后让风沙、石头砸坏了,那可是 得不偿失。
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 呢?当然是依靠最传统的方法,进行 植被种植。
所以建立光伏发电站的第一步任务就是 种草。 但是前面提到,当地气候想种成草,除非把龙王叫来提高一下降水量,否则降水少光照强,没有水分滋养草根本 无法成活。
发电厂的科学家们自然 早已 想到了这一点。在光伏发电厂 搭建的时候, 水分的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解决。
光伏板的搭建改变了塔拉滩的 局部气候, 宽大的板面能够为草籽遮挡住大部分的光照,这样就可以有效 保留 土地中的水分。
草种有了水分,自然就能够生长起来,之后就要发挥它防风固沙的职能,为太阳能光伏板 阻挡 风沙损害。
科学家们将方案拟定完毕后,项目就开始动工。在之后的发展中,却发生了一系列更加惊奇的现象,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 和中国科学家们的 智慧 。
光伏发电板建成之后,草籽不仅长出了草,而且长势出奇的 旺盛, 甚至一度有遮挡住光伏板的态势。
这个现象使科学家们 疑惑不已, 即使是遮挡住了太阳光保留了水分,但也不至于形成这样剧烈的生长现象,这究竟是 怎么回事 呢?
经过一番观察和探索,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让科学家们 恍然大悟。 原来是太阳能光伏板上流下来的水在发生作用。
因为光伏板上不能留下污渍和浮尘,否则会应影响太阳能的转化效率造成 资源的浪费, 所以发电厂工作人员会定期的进行光伏板的清洗工作。
浇在上面的水冲洗过光伏板之后,就流到了有草籽的土地上,这样就等于 给草浇了水。
白天晒热的沙地到晚上开始蒸发,遇到冷的光伏板发生液化作用形成小水滴,又可以继续给草籽浇水, 再一次 滋养了草地。
经过这几次作用,草地生长所需的水分被极大满足,草的长势非常旺盛,远远 超出预期结果。
稳固住了漫天的沙石,发电厂要开始 专心的 发挥功效的时候,谁知道接下来,又出现了 新的问题。
这一次,是草又 长得太高 了,茂盛高大的枝叶遮挡住了太阳能光伏板,导致阳光照不进来,没有办法进行能源的转化。
而且这么大面积的草场,到了冬天气候干燥,枯草存在巨大的 火灾隐患, 万一着了这几千亿的工程岂不是打了水漂。
没有草不行,有了草太高又不行,这可为难住了各位科学家。
有人提出人工除草,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质疑,那么大的草场,要是用人工 耗费人力物力 不说,这么大的面积,得花多长时间光伏板才能恢复工作,浪费的每个小时都是钱啊。
工作人员试过洒除草剂,甚至还想过干脆把光伏板架高,但这些方法都没有 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正当各位科学家们 一筹莫展 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在光伏发电厂里 养羊, 让羊把草吃了不就没问题了嘛。
乍一听,在发电场里养羊岂不是 胡闹, 但科学家们仔细一想,好像也是个办法。
于是,在塔拉滩的光伏发电厂上, 600只 羊马上就位了。给电厂的工作人员排上班,每天有人去牧羊,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羊群在头羊的带领下,将长过光伏板的草 成功解决。
但是时间短了好说,时间一长,干电力工程的 高材生们 都叫苦不迭。
好端端的电力科研员,自己手头的工作还做不完,还要兼职去放羊,这要是传出去,叫人笑话不说,不是妥妥的 资源浪费 吗?
于是,园区的领导们又开始想办法,既然自己的工作人员都有本职工作,雇人又太贵,那何不请周围的牧民 到发电厂来牧羊 呢?
牧民每天都要找地方牧羊,发电厂的草长势那么好,请牧民们到这里牧羊岂不是正好?
有了想法就大胆实施。于是,光伏园区免费修建起了 4座羊圈, 邀请周边牧民们到园区来牧羊。
就这样,牧民们在光伏园区养起了 “光伏羊” 。
熟了之后,大家给在园区牧羊的牧民们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号- “光伏羊倌” ,让他们在园区里零成本干起了 牧羊老本行。
这顿操作下来,皆大欢喜。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牧民也在发电厂兼职起了其他工作。
羊群的粪便使得发电厂的草长得更加茂盛,”光伏羊倌”们放羊之余在园区清洗光伏板,组件,创造 额外收入。 这个发电厂歪打正着成为了一个 大型牧场。
国家在2012年审批通过的这个塔拉滩建设超级光伏发电厂项目,原本计划建设77.9平方公里,最后却建设了 609.6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2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个青海省光伏“蓝海”的面积快接近了一个国家的 国土面积。
它是全国首个 千万千瓦级 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单体容量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项目获得 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截至2022年,塔拉滩每年存栏的‘光伏羊’有两万余只。不仅成为了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基地,年均发电量达到8万多度。
还将园区风速降低二分之一、土壤的水分蒸发量降低为原来的70%,绿植覆盖恢复到80%, 彻底遏制 了土地荒漠化问题。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我国基建史上 最大的 乌龙事件,计划建光伏发电厂,最后却阴差阳错的建成了一个大型牧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改善之际,还在一定程度上 拉动了就业。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青海的羊更加出名了,网友亲切的称青海的羊 “一羊两用”。
目前,塔拉滩探索的“水光互补”项目受到 更多国家 的瞩目。
光伏发电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模式,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 问题。 比如一到阴雨天气、夜晚都不能进行发电。
于是,科研人员将目光看向了距离塔拉滩生态光伏园40多公里的就是 龙羊峡水电站, 塔拉滩的光加上龙羊峡的水,形成“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间歇性的光电水电,在科学家们的探索下被调整成均衡的 稳定电源。
“水光互补”技术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新的探索和创新,为我国 能源问题的转型 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一项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 “水光互补”的探索创新为国际社会瞩目。
一眼望不到头的 戈壁滩, 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气候条件变差,居住人口自然也越来越少,这个 恶性循环 如何打破,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 非常头疼 的难题。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典型的戈壁荒漠地带却因为一个个的 奇葩乌龙事件, 建设发电站的同时,天然之中形成了一个 超大型牧场, 顺道解决了困扰当地人已久的 风沙问题, 带动了就业。
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乌龙事件是 如何发生 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基建史上 最大的乌龙事件。
十年前,青海省塔拉滩的荒漠化率 高达98.5%, 这一地区基本上就是 寸草不生 。用20个字来形容就是“沙飞朝似暮,风起雾压城,荒地鸟难飞,人车 皆难行 ”。
随着荒漠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生活环境逐渐恶劣,许多人都选择了 离开家园。
当地光照强烈,水分就显得特别匮乏,种什么也长不出来,这可 急坏 了当地政府。
2012年,随着我国对 绿色发展 的重视和光伏发电的逐步兴起,政府发现塔拉滩这块荒地虽然基本上什么优点都没有,但是这里的阳光非常 充足 ,年均日照时长可以达到 3000小时。
而且塔拉滩一带方圆百里 地势平坦, 海拔可以达到 2920米, 不但日照时间长而且光照特别强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荒漠化导致了这里 地广人稀, 所以有大片可以利用的空旷土地。
如此优越的条件, 建立 一个大型的光伏发电站岂不正好。
于是,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 青海省海南州生态光伏园。
要知道,太阳能光伏发电最早的发明者可是美国人,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发达国家。我国提出要建立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 这样的话不免引得许多人笑话。
但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中国人可不会轻易说放弃,一番考察过后,还是选择 动工。
说干就干,在建立光伏发电厂之前首先要 解决 一下当地的风沙问题。毕竟太阳能光伏板造价不低,这要是装上之后让风沙、石头砸坏了,那可是 得不偿失。
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 呢?当然是依靠最传统的方法,进行 植被种植。
所以建立光伏发电站的第一步任务就是 种草。 但是前面提到,当地气候想种成草,除非把龙王叫来提高一下降水量,否则降水少光照强,没有水分滋养草根本 无法成活。
发电厂的科学家们自然 早已 想到了这一点。在光伏发电厂 搭建的时候, 水分的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解决。
光伏板的搭建改变了塔拉滩的 局部气候, 宽大的板面能够为草籽遮挡住大部分的光照,这样就可以有效 保留 土地中的水分。
草种有了水分,自然就能够生长起来,之后就要发挥它防风固沙的职能,为太阳能光伏板 阻挡 风沙损害。
科学家们将方案拟定完毕后,项目就开始动工。在之后的发展中,却发生了一系列更加惊奇的现象,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 和中国科学家们的 智慧 。
光伏发电板建成之后,草籽不仅长出了草,而且长势出奇的 旺盛, 甚至一度有遮挡住光伏板的态势。
这个现象使科学家们 疑惑不已, 即使是遮挡住了太阳光保留了水分,但也不至于形成这样剧烈的生长现象,这究竟是 怎么回事 呢?
经过一番观察和探索,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让科学家们 恍然大悟。 原来是太阳能光伏板上流下来的水在发生作用。
因为光伏板上不能留下污渍和浮尘,否则会应影响太阳能的转化效率造成 资源的浪费, 所以发电厂工作人员会定期的进行光伏板的清洗工作。
浇在上面的水冲洗过光伏板之后,就流到了有草籽的土地上,这样就等于 给草浇了水。
白天晒热的沙地到晚上开始蒸发,遇到冷的光伏板发生液化作用形成小水滴,又可以继续给草籽浇水, 再一次 滋养了草地。
经过这几次作用,草地生长所需的水分被极大满足,草的长势非常旺盛,远远 超出预期结果。
稳固住了漫天的沙石,发电厂要开始 专心的 发挥功效的时候,谁知道接下来,又出现了 新的问题。
这一次,是草又 长得太高 了,茂盛高大的枝叶遮挡住了太阳能光伏板,导致阳光照不进来,没有办法进行能源的转化。
而且这么大面积的草场,到了冬天气候干燥,枯草存在巨大的 火灾隐患, 万一着了这几千亿的工程岂不是打了水漂。
没有草不行,有了草太高又不行,这可为难住了各位科学家。
有人提出人工除草,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质疑,那么大的草场,要是用人工 耗费人力物力 不说,这么大的面积,得花多长时间光伏板才能恢复工作,浪费的每个小时都是钱啊。
工作人员试过洒除草剂,甚至还想过干脆把光伏板架高,但这些方法都没有 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正当各位科学家们 一筹莫展 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在光伏发电厂里 养羊, 让羊把草吃了不就没问题了嘛。
乍一听,在发电场里养羊岂不是 胡闹, 但科学家们仔细一想,好像也是个办法。
于是,在塔拉滩的光伏发电厂上, 600只 羊马上就位了。给电厂的工作人员排上班,每天有人去牧羊,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羊群在头羊的带领下,将长过光伏板的草 成功解决。
但是时间短了好说,时间一长,干电力工程的 高材生们 都叫苦不迭。
好端端的电力科研员,自己手头的工作还做不完,还要兼职去放羊,这要是传出去,叫人笑话不说,不是妥妥的 资源浪费 吗?
于是,园区的领导们又开始想办法,既然自己的工作人员都有本职工作,雇人又太贵,那何不请周围的牧民 到发电厂来牧羊 呢?
牧民每天都要找地方牧羊,发电厂的草长势那么好,请牧民们到这里牧羊岂不是正好?
有了想法就大胆实施。于是,光伏园区免费修建起了 4座羊圈, 邀请周边牧民们到园区来牧羊。
就这样,牧民们在光伏园区养起了 “光伏羊” 。
熟了之后,大家给在园区牧羊的牧民们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号- “光伏羊倌” ,让他们在园区里零成本干起了 牧羊老本行。
这顿操作下来,皆大欢喜。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牧民也在发电厂兼职起了其他工作。
羊群的粪便使得发电厂的草长得更加茂盛,”光伏羊倌”们放羊之余在园区清洗光伏板,组件,创造 额外收入。 这个发电厂歪打正着成为了一个 大型牧场。
国家在2012年审批通过的这个塔拉滩建设超级光伏发电厂项目,原本计划建设77.9平方公里,最后却建设了 609.6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2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个青海省光伏“蓝海”的面积快接近了一个国家的 国土面积。
它是全国首个 千万千瓦级 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单体容量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项目获得 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截至2022年,塔拉滩每年存栏的‘光伏羊’有两万余只。不仅成为了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基地,年均发电量达到8万多度。
还将园区风速降低二分之一、土壤的水分蒸发量降低为原来的70%,绿植覆盖恢复到80%, 彻底遏制 了土地荒漠化问题。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我国基建史上 最大的 乌龙事件,计划建光伏发电厂,最后却阴差阳错的建成了一个大型牧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改善之际,还在一定程度上 拉动了就业。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青海的羊更加出名了,网友亲切的称青海的羊 “一羊两用”。
目前,塔拉滩探索的“水光互补”项目受到 更多国家 的瞩目。
光伏发电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模式,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 问题。 比如一到阴雨天气、夜晚都不能进行发电。
于是,科研人员将目光看向了距离塔拉滩生态光伏园40多公里的就是 龙羊峡水电站, 塔拉滩的光加上龙羊峡的水,形成“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间歇性的光电水电,在科学家们的探索下被调整成均衡的 稳定电源。
“水光互补”技术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新的探索和创新,为我国 能源问题的转型 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一项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 “水光互补”的探索创新为国际社会瞩目。
截至2022年,”水光发电“项目每年累计产生电量 14.94亿千瓦时, 节约传统能源煤46.4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6万吨,二氧化硫4.5万吨,氮氧化合物2.25万吨,为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了巨大能量。
2022年6月26日,海南州生态光伏园区与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获得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成为 世界最大装机容量 的光伏发电园区和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倡议的发出,绿色发展正在成为 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这一有趣的“乌龙”工程为我国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国际场上成为了一张光鲜亮丽的 中国名片。
这一工程的成功再次让 外国人 看呆了眼。近年来,无论是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发展、到深海空间站的快速进步,再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稳步向前, 中国实力 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和认可。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入探索,将 更多的中国智慧 讲给全世界听。
截至2022年,”水光发电“项目每年累计产生电量 14.94亿千瓦时, 节约传统能源煤46.4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6万吨,二氧化硫4.5万吨,氮氧化合物2.25万吨,为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了巨大能量。
2022年6月26日,海南州生态光伏园区与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获得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成为 世界最大装机容量 的光伏发电园区和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倡议的发出,绿色发展正在成为 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这一有趣的“乌龙”工程为我国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国际场上成为了一张光鲜亮丽的 中国名片。
这一工程的成功再次让 外国人 看呆了眼。近年来,无论是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发展、到深海空间站的快速进步,再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稳步向前, 中国实力 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和认可。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入探索,将 更多的中国智慧 讲给全世界听。
来源:聆听史纪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