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爆红是否对艺术创作者的生存空间造成影响?
最近,“AI孙燕姿”翻唱的歌曲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走红。5月22日晚,歌手孙燕姿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回应,她表示人类无法超越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一切皆有可能,但一切也都无所谓,“我认为保持纯净的思想,做好自己已经足够”。
孙燕姿表示:“粉丝们已经接受了我作为一个冷门歌手的现实,而我的AI形象却成为了目前的顶流。”她进一步说道:“我想问的是,你跟那些每隔几分钟就发布一张新专辑的人有什么好争的呢?”
文章中提到了无论是ChatGPT、Al还是其他名字的AI系统,这种“东西”现在已经能够通过处理大量信息,以最连贯的方式组合任务,来模仿或创造出独特而复杂的内容。这种新技术将能够大规模生产满足个人需求的一切内容。无论你多么小众、多么离经叛道,或者你的精神状态有多么扭曲,都有可能为你量身定制独特的内容。你并不特别,你已经变得可预测,并且不幸的是,你也可以被定制。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者生存空间的影响的讨论。一些人担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创作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人工智能能够以如此快速且高质量地创造内容,那么传统的艺术创作者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他们的作品可能会被AI所替代,导致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然而,艺术创作者仍然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他们强调艺术创作的真实性和独特性,这是人工智能难以复制的。艺术创作者们相信,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思想纯净,才是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生存空间的关键。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创作者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和创新,开辟出新的创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艺术的边界。
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时,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独特性,找到与人工智能共生共荣的方式。同时,社会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伦理框架,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会侵犯原创权和艺术家的权益。
孙燕姿回应全文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