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丨“小小创变家”脑洞大开,拼出可循环社区

  • 2023-06-05 21:10:57
  • 来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世界环境日儿童环保公益活动——“Build the Change(小小创变家)之可循环的社区”,在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正式开启,连续两天举办四场次活动,共有约500名儿童参加,发挥想象力创造可循环社区,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用实际行动响应世界环境日的号召。

发挥创造力,在玩乐中学习和发展

活动上, 各位“小小创变家”在志愿者的引导科普下,了解地球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学习水循环、养分循环、建材循环和衣物循环等社区内常见资源的循环方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或者在社区内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最大化利用这些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重新回收利用,最终实现零废弃,打造可循环的社区。”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主办方结合可循环社区的概念,围绕零废弃、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等,邀请各位“小小创变家”运用积木颗粒,为实现零废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可循环社区的秘密,在学习和创造中提高环保意识。

对于“小小创变家”们来说,认知到社区内各种场景下的可循环知识,感受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想象,他们开始探索可循环社区的更多可能性。孩子们分别选择四个不同的挑战主题——设计装置循环利用暴雨洪灾中的水;给予过期的年花第二次生命;拼搭心目中的社区守护者;搭建一个万物皆可循环使用的零废弃社区。在拼搭过程中,孩子们协作讨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中深入了解和体验可循环的社区。

“小小创变家”张钰平分享了他们组设计的循环用水系统,搭建雨污分流系统、雨水回用蓄水池和大流量的流通管道。暴雨期间,雨水分流进入蓄水池后通过流通管道,直接进入处理中心,一部分经过过滤,转换成可用于小区绿化的灌溉用水,一部分经过净化和消毒,再次回到社区供水系统中。“这个循环用水系统减少了暴雨对出行的影响,也避免了大范围的洪灾,将雨水也充分利用起来,还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兼顾了环保和绿化。”

6月3日下午,还有30名流动儿童参与到活动中。生活的社区作为学校和家庭的缓冲带,对流动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聚集区因生活环境复杂,面临着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一次,30名流动儿童参与其中,共同搭建可循环的社区积木,为建设可循环的社区建言献策,以社区“小主人”的视角改造社区环境,让流动儿童也能乐享社区,共创未来。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以及爱心企业主办。四场次活动结束后,共优选出40个优秀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将在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一楼展区展出,让更多公众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